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它的序中的这句话“为史料注入一种精神”。我一直认为,正统的民国史的研究不应该太过于仅仅局限于史学院的研究,那些研究侧重于社会多重层面的史料整理,千头万绪,烦人异常;而为时代注入一种精神层面的解释,我觉得这才是写历史,读历史的真正意义,特别是写前朝史,如我所知清写明史,那是以生为史的。从以民国报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言论史、到一个时代民国实业家们为民族奋斗的史料梳理,再到今天这本《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围绕西湖、围绕杭州展开的历史人物的讲述,我一路随着这样的思考轨迹,渐渐开始领悟到作者研究的真意。
民国是一个书写传统的时代,今天恰恰是一个思想界认识传统之迷失、重新找寻和评估传统的时代,审视和反思、对不同时代社会的横向比较,成为时代的主体,也成为阅读界的热点。傅国涌对此说道,“我们常常被告知中国没有这样、那样的传统。何谓传统?传统是从一个人、一些人、从某个时间开始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张元济、陆费逵、王云五这些人出现了,我们的出版业就有了传统;蔡元培、张伯苓、竺可桢、梅贻琦出现了,我们的大学就有了传统;黄远生、邵飘萍、张季鸾出现了,报业就有了传统……”
由胜利者单独书写的历史常常是片面的,它很容易忽略胜利以外的东西,无视其他人和事的存在。没有悲壮的失败者,没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普通人,没有那些怀抱灼热理想、贴着地面行事的人们,这样的历史至少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一部只有拿破仑、希特勒,没有贝多芬、莎士比亚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
显然,那些默默耕耘、推动社会进步、曾经填补过很多事业上空白、为社会建立起很高起点的人们,也一定要进入历史,成为“真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