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自由的牢笼

——记我在文学界工作的日子

大概是五年前吧,我还是一个入世未深的孩子。朝朝暮暮,为名利所困,被情感所迷。在幼稚的早恋纷争中败下阵来之后,我毅然加入了文学界,希望为这个世界的正义与公平贡献力量。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在心底,还是想着为自己出一口气。

还记得我第一份作品是《晚一年》,讲述一个可笑的爱情斗争故事。那个时候自己的一些执著还是贡献了力量,可惜到今天才发现它们都是负能量,都是一些幼稚、可笑、阶级观念浓厚的东西。很多时候,有心干的事都错了,无心干的事都对了。当《晚一年》创作到最后,我寻思着要不要出个续集。就这么任由脑子随意联想时,正能量来了,思想内涵从“阶级斗争”转向“阶级关怀”了。这就是《早一年》,一个充满终极关怀认知的故事。

很可惜,那个满身消极情绪的我最终没能驾驭《早一年》,直到现在,我也无法说服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积极情绪中去。希望那一天能早些来临吧。

实际上,正当《早一年》构思到一半,动漫市场在大陆就开始狼烟四起了。情绪渲染这一方面,日本动漫可是出了名的。无论是配乐,还是剧情,都能假以一种非常缜密而不明所以的逻辑,达到其商业效果。这一点是几年前的我无法想得到的事情。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推波助澜,实际上都是走错路了。

如果不是某游戏制作组在我创作欲望最为强烈的时候进入我的眼球,也许我会早一点醒悟过来。不过在跟他们搭上关系之后,也确确实实地证明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两个月的时间,加上繁重的学业,五万字的短篇双结局作品就这么出来了。可是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我也开始怀疑这一项目的终极目的。

文字冒险类游戏,看似自由的选项,实际上则是框死的结局。名为自由的牢笼,使我们这些热爱自由的人们热血沸腾,却不知已然身陷囹圄,动弹不得。所谓的各种线路的感动,也只不过是商家们圈钱的工具,甚至连创作者都被迷住,不计成本地为伪自由呕心沥血——它是假的,实实在在的冒牌货。更有可笑的”存在主义“为它们”正名“。要知道,人生只有一次,人生不可再来。的确存在那些处于相同情况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结局,但他们是不同的人,他们的根基不同。

剧本创作也是一样的,但至少只有一个结局,不同于多线路创作的那些骑墙派,作者有着自己鲜明的观点,有着被一千个哈雷姆特褒贬不一的觉悟。但……我问我自己:”你认同这种虚伪吗?“在不知多少次思考后终于得出了答案:”能够产生好的效应就行。游戏终究是游戏,其出发点就歪了,其上层建筑又怎能笔直呢,所以弊大于利;剧本少说也有点虚伪,但如同洁白玉石上的小点黑斑,建立在其上面的故事还是有机会弥补这一瑕疵的。”

作为一个青年人,总是想求点什么,做点什么。要不这么干好像人生就缺失了什么。可干出来的——不管其他人怎么看——都是一些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随其自然吧,无心,无为,也许是正确的方向。

                                        Hokaso

                                       2015.07.31

                                   致高三开学前的自己


人生有無數種可能,人生有無限的精彩,人生沒有盡頭。一個人只要足夠的愛自己,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就算是真正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