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有趣的轨道力学问题:计算从地球上发射一个火箭,绕过太阳再回到地球,求出这个飞行轨道。这个问题涉及到天体力学中的两体问题、开普勒定律以及能量和角动量的守恒,是理解航天器轨道设计的重要实例。
一、问题分析和假设
1. 简化假设:
- 两体问题:我们将火箭和太阳视为系统中的唯一两个天体,忽略其他行星和天体的引力影响。
- 地球轨道:假设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圆形,半径为 RRR,轨道速度为 vEv_EvE。
- 发射条件:火箭从地球轨道上的某一点以速度 v0v_0v0 发射,进入绕太阳的椭圆轨道。
2. 目标:
- 轨道设计:计算火箭的轨道参数(半长轴 aaa、离心率 eee 等),使其从地球出发,绕过太阳后回到地球。
- 运动方程:建立火箭在太阳引力场中的运动方程,求解其轨道。
二、理论基础
1. 开普勒定律:
-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焦点之一。
-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轨道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即 T2∝a3T^2 \propto a^3T2∝a3。
2. 能量和角动量守恒:
- 机械能守恒:在引力场中,火箭的总机械能 EEE 保持不变。
- 角动量守恒:由于引力为中心力,火箭的角动量 LLL 保持不变。
三、建立运动方程
1. 机械能表达式:
总机械能为:
E=12mv2−GMmrE = \frac{1}{2} m v^2 - \frac{G M m}{r}E=21mv2−rGMm其中:
- mmm 为火箭质量(可约去)。
- vvv 为火箭速度。
- GGG 为引力常数。
- MMM 为太阳质量。
- rrr 为火箭到太阳的距离。
2. 角动量表达式:
L=mvrcosϕL = m v r \cos \phiL=mvrcosϕ其中 ϕ\phiϕ 为速度方向与径向的夹角。由于角动量守恒,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之间建立关系。
四、求解轨道参数
1. 设定火箭轨道的远日点和近日点:
- 近日点距离(火箭离太阳最近的距离):rpr_prp。
- 远日点距离(火箭离太阳最远的距离):rar_ara。
2. 半长轴和离心率:
a=rp+ra2a = \frac{r_p + r_a}{2}a=2rp+ra
e=ra−rpra+rpe = \frac{r_a - r_p}{r_a + r_p}e=ra+rpra−rp3. 轨道周期 TT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T=2πa3GMT = 2\pi \sqrt{\frac{a^3}{G M}}T=2πGMa3
五、具体计算步骤
步骤 1:设定初始条件
vE=GMRv_E = \sqrt{\frac{G M}{R}}vE=RGM步骤 2:选择火箭轨道参数
为了使火箭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我们可以设定:
- 远日点:ra=Rr_a = Rra=R(与地球轨道相交)。
- 近日点:选择一个小于 RRR 的值,例如 rp=kRr_p = k Rrp=kR,其中 0<k<10 < k < 10<k<1。
步骤 3:计算半长轴和离心率
a=R+kR2=(1+k)R2a = \frac{R + k R}{2} = \frac{(1 + k) R}{2}a=2R+kR=2(1+k)R e=R−kRR+kR=1−k1+ke = \frac{R - k R}{R + k R} = \frac{1 - k}{1 + k}e=R+kRR−kR=1+k1−k步骤 4:计算轨道周期 TTT
T=2π((1+k)R2)3GMT = 2\pi \sqrt{\frac{\left( \frac{(1 + k) R}{2} \right)^3}{G M}}T=2πGM(2(1+k)R)3步骤 5:计算火箭在地球轨道处的速度 v0v_0v0
利用能量守恒:
12v02−GMR=−GM2a\frac{1}{2} v_0^2 - \frac{G M}{R} = -\frac{G M}{2 a}21v02−RGM=−2aGM解得:
v0=2(GMR−GM2a)=2GM(1R−1(1+k)R)v_0 = \sqrt{2 \left( \frac{G M}{R} - \frac{G M}{2 a} \right)} = \sqrt{2 G M \left( \frac{1}{R} - \frac{1}{(1 + k) R} \right)}v0=2(RGM−2aGM)=2GM(R1−(1+k)R1)步骤 6:计算火箭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
由于地球在轨道上以速度 vEv_EvE 运动,火箭的发射速度相对于地球为:
v发=v0−vEv_{\text{发}} = v_0 - v_Ev发=v0−vE
六、示例计算
假设:
- GM=1G M = 1GM=1(采用天文单位,简化计算)。
- R=1R = 1R=1 天文单位(AU)。
- 选择 k=0.5k = 0.5k=0.5,即 rp=0.5Rr_p = 0.5 Rrp=0.5R。
步骤 1:计算半长轴和离心率
a=(1+0.5)×12=0.75 AUa = \frac{(1 + 0.5) \times 1}{2} = 0.75 \ \text{AU}a=2(1+0.5)×1=0.75 AU e=1−0.51+0.5=0.51.5≈0.333e = \frac{1 - 0.5}{1 + 0.5} = \frac{0.5}{1.5} \approx 0.333e=1+0.51−0.5=1.50.5≈0.333步骤 2:计算轨道周期 TTT
T=2π(0.75)31=2π×0.6495≈4.082 单位时间T = 2\pi \sqrt{\frac{(0.75)^3}{1}} = 2\pi \times 0.6495 \approx 4.082 \ \text{单位时间}T=2π1(0.75)3=2π×0.6495≈4.082 单位时间步骤 3:计算地球轨道速度
vE=11=1 单位速度v_E = \sqrt{\frac{1}{1}} = 1 \ \text{单位速度}vE=11=1 单位速度步骤 4:计算火箭在地球轨道处的速度 v0v_0v0
v0=2(1−12×0.75)=2(1−23)=2×13≈0.8165v_0 = \sqrt{2 \left( 1 - \frac{1}{2 \times 0.75} \right)} = \sqrt{2 \left( 1 - \frac{2}{3} \right)} = \sqrt{2 \times \frac{1}{3}} \approx 0.8165v0=2(1−2×0.751)=2(1−32)=2×31≈0.8165步骤 5:计算火箭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
v发=v0−vE=0.8165−1=−0.1835v_{\text{发}} = v_0 - v_E = 0.8165 - 1 = -0.1835v发=v0−vE=0.8165−1=−0.1835负号表示火箭需要在与地球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 0.18350.18350.1835 的速度发射。
七、结果分析
- 轨道特性:火箭进入一个椭圆轨道,近日点为 0.50.50.5 AU,远日点为 111 AU。
- 轨道周期:约为地球轨道周期的 0.650.650.65 倍。
- 发射速度:火箭需要减速,与地球运行方向相反,以相对速度 0.18350.18350.1835 单位速度发射。
八、地球和火箭的会合
为了使火箭回到地球,我们需要确保火箭和地球在同一时间到达同一位置。
1. 会合条件:
- 火箭的轨道周期 TTT 和地球的轨道周期 TE=2πT_E = 2\piTE=2π 之间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nT=mTEn T = m T_EnT=mTE其中 nnn 和 mmm 为整数,表示经过 nnn 个火箭轨道周期和 mmm 个地球轨道周期后,二者再次相遇。
2. 调整轨道参数:
- 通过调整近日点距离 rpr_prp 或选择合适的 kkk 值,使轨道周期满足上述关系。
九、总结
通过建立火箭在太阳引力场中的运动方程,利用开普勒定律和能量、角动量守恒,我们计算了火箭从地球出发,绕过太阳再回到地球的飞行轨道。
- 轨道设计:选择合适的轨道参数(rpr_prp、aaa、eee)以满足任务要求。
- 发射条件:计算火箭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和方向。
- 会合策略:调整轨道周期,使火箭和地球在预定时间和位置相遇。
十、进一步思考
- 实际应用:在真实的航天任务中,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燃料限制和轨道修正等。
- 数值模拟:复杂的轨道设计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