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不只有黑暗与苦难,还有群星闪耀的瞬间【Simple Read《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历史不只有黑暗与苦难,还有群星闪耀的瞬间【Simple Read《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2年1月25日 下午 8:30

22分钟38秒

关键词

历史 人类 人性 群星 风格 故事 写作手法 作家 戏剧 心理状态 瞬间 罗马帝国 罗马 西塞罗 人文主义 政治舞台 独裁统治 独裁

文字记录

阅读照进生活。欢迎来到 simple ride 我是李浩帅。今天我们介绍一本有关历史的书,大家以往心中的历史是什么样呢?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者像矮大井老师说的那样,是一个整过容的大妈。我们对历史的印象是不是?曹操不啰嗦,一心要那荆州阴谋阳谋,明说暗夺,还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她楼塌了?历史也可能是景山公园的那棵老歪脖子树,或者是我们电视剧的创作灵感来源,又或者是你课本中必须要具备的那些考点。
这些都没错,都是历史。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其实相当黑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充满了血腥屠杀、苦难和压迫。如果回头望去就是一片黑洞洞,这种看法在很大程度上说的没错。但是我觉得人类历史除了写满了吃人之外,还应当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只不过没有被大家所熟知或者了解,或者没有被记录下来。
人类的历史其实还有很多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就像我们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除了那些无尽的黑暗,还有很多闪耀着的星光。今天跟大家推荐的就是这本人类的群星闪耀 14 篇历史特写。准备这本书的时候啊我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困惑,这 14 篇历史特写每一篇单独拿出来都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小故事。并且他们还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选哪一个跟大家介绍呢?或者如果只介绍其中一两个故事,那整本书带给人的那种人性感召力怎么呈现给大家,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节目也是第一次聊这个类型的书。
怎么样把这些故事和我们节目的风格融汇到一起呢?我纠结了挺长一段时间。但后来我看到了作者茨威格的一句话,他在写了那么多精彩的历史作品和人物传记后,还感叹说,我觉得我至今仍未把握住我自己的风格,而是风格始终随着题材改变。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 14 篇历史故事写作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前前后后将近 30 年,并且题材迥异,甚至写作手法也不同。我们平时几乎不太可能在一本书里面能见到这么多不同的题材和写作手法。比如俄国大作家托斯托耶夫斯基的那篇故事,他在早年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还参加了很多政治活动,被捕之后,他被判处了死刑。而就在他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的时候,一批快马赶到,是沙皇下了一道圣谕,把他最简易等免除死刑改为流放到西伯利亚。很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刀下留人的桥段是吧,历史就是这么精彩。从此之后斯托耶夫斯基,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他摒弃了曾经的那些信念,转而投奔到宗教精神当中,宣扬人人都有罪孽。
而这位伟大作家,他一生思想转折点,最关键的时刻,就是他被押赴刑场的那一幕。在那一刻他心里面到底经历了什么?作者茨威格面对这样的一幕历史,竟然用叙事诗来揭示这位作家在那一刻的心理状态,这个他后来思想深刻变化的开端。而书里面提到的另一位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他生前有一部没写完的戏剧叫做光在黑暗中发亮。剧中的主人公在世界观转变之后,同家庭和社会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但他同时又主张不使用暴力,所以非常矛盾。可以说这一部戏剧是托尔斯泰的一个自我想写照,充分反映了他现实中矛盾痛苦的生活。但很遗憾,这部戏剧他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写完,刺威格就抓住了这个契机,把这部戏剧补写了一个尾声,将托尔斯泰在世的最后那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画面用戏剧的写作手法呈现了出来,同时也让托尔斯泰的作品变得更完整了。
所以茨威格他说我的风格始终随着题材改变,他真的是不拘一格,很让人大开眼界。所以我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也就不纠结了。我们节目不也是这样吗?我之前一直在尝试寻找或者想摸索出 simple read 的节目风格,但我们每一期的书籍都不同,怎么可能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呢?每一次不都是随着这一期的书而改变风格吗?我们就想到哪聊到哪,像孜维格那样不拘一格,因为历史本身已经足够精彩,不需要我们在苦思冥想给出什么样精彩的评价了。
我自己在读这类书的时候,有一种心态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把这种心态叫做把自己交给作者。什么意思呢?因为读这一类故事,尤其是像茨威格这样非常擅长心理描写,经常会有人批评或者挑毛病,说你怎么知道在那些历史事件当中,那些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呢?你怎么敢说他们做决定的动机和原因就一定是你描写的那样,这不就是在 YY 历史吗?还夹杂私货把自己的价值观加了进去。
说的没错,我们不可能百分百的还原出那些历史事件当中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我们甚至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但是如果我们想在这些问题上纠结,去挑一本书内容瑕疵的话,那不如去研究史料,去研究历史,学好了干嘛读这样一部文学色彩很浓的书呢?所以啊既然我们要领略茨威格的文字,要去感受他笔下那些曾经在人类历史上闪耀过的星光。我的心态就是把自己交给作者,不去想着批评或挑毛病,起码在第一次读的时候,要这样跟着他的描述去进入他的故事,去感受茨威格所要表达的人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Ok 。再接着说回这本书,除了我们刚刚说的题材和写作手法丰富之外,这本书它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并不单单的是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也不是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传奇。茨威格把它叫做历史特写,像拍照一样,给历史的瞬间拍出一个特性。刺猬哥认为历史才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奖。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他所做的就是调动一切的文学形式,让真实的历史成为感人的艺术。
那这个历史特写是什么感觉呢?就好像在一些恢弘的历史篇章当中,我们把镜头视角不断地放大,再放大,去挖掘出历史中那些很细微的瞬间和那些历史人物在那些瞬间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是怎么样导致后来种种历史结果的。看过之后非常令人感叹。我们挑几个精彩瞬间和大家聊一聊。
比如大家都知道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怎么兴起的呢?就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被攻陷了,很多收藏在东罗马帝国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著作绘画又流传回了意大利和西欧各国,从而掀起了一场科学和艺术的革命。那么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军事坦丁堡当时是怎么样被攻陷的呢?面对着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他们曾经顽强地抵抗着,一次次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就在奥斯曼军队发动总攻的那天晚上,他们攻破了军事坦丁堡的外城墙,但却始终无法进入内城墙,双方就这么僵持着。在这个时候,几个奥斯曼士兵发现军事坦丁堡的内城墙有一个小城门开着。并且最奇怪的是,这座城门口安安静静的一个人也没有。要知道,那是发起总攻的夜晚,军事坦丁堡的每一个城门口都堆满了实体。可为什么有这么一个静悄悄开着的小门呢?这座城门平时并没有任何军事用途,只是给行人通行的。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全城人都恐惧激动的夜晚,他们显然忘记了这座城门的存在,造成了这个让人无法理解的疏忽,导致奥斯曼帝国整整一支部队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冲进了城内。一扇被人忘记了的小门就这样决定了人类历史。
当他得知俄罗斯国内武装旗胜利了,但政权却落到了临时政府手里的时候,他又迫不及待地渴望着尽快返回俄国。
下了火车之后,他就发表了第一次演说,大街小巷都在震动。不久呢,十月革命就爆发了。
这一趟列车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法国国歌马赛曲大家都知道继昂雄壮,但是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一位默默无名的上位在一夜之间书写创作完成的吗?这名上尉被茨威格称作一夜之间的天才。这名小小的军官,作为军人一点都不出名。但就因为创作了这首歌曲,他死后的遗体同拿坡伦安葬在了一起。这首激昂的战斗歌曲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在后来的一战二战鼓舞了多少曾经为荣誉而战的士兵们。
如果你是球迷,你还会对这首歌更加耳熟能详。有的时候现场奏起马赛曲的时候,不光法国球迷,甚至连对方球迷也都会跟着一起哼唱。但我们能想象,在那一夜马赛曲的创作者这名上尉是怀着怎么样的激情把这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呢?再说一个我特别有感触的瞬间,一百多年前,人类的脚步还没有踏遍这个星球的每一寸土地。当时,挪威与英国两个太探险队几乎同时向南极点发起冲刺,都想成为第一批抵达南极的人。
可是后来当英国探险对抵达南极点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在不久前已经插上了挪威的国旗,证明挪威探险队先他们一步抵达了南极点,英国人就怀着沮丧的心情开始撤离。但是随后他们就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补给品也不够了,恐惧和绝望逐渐把他们吞噬,仅仅比挪威人晚了五个星期。
抵达南极点的这一批英国人,他们再也没有走出南极。直到今天,南极点上的科学实验站还叫做阿蒙森斯科特站,以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人阿蒙森和藏身冰天雪地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联合命名。后来人们在冰天雪地中找到了斯科特的日记,人们发现它靠着精惊人的毅力把日记记录到了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地写下的最后愿望。他写道,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上面补写了可怕的字眼。
我的遗霜茨威格这种历史特写的描述方式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真的很精彩。更多的内容我也就不剧透了,留给大家自己去看。今天最后,我再挑其中一篇非常特别的历史特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手上拿的这个版本一共有茨威格的 14 篇文章,之前出版的包括德文版都只有 12 篇,可能之前的出版上都是处女座,想凑个整一沓。新收录的两篇中有一篇我觉得特别有必要拿出来聊一聊,希塞罗。
希塞罗是谁呢?可能有的小伙伴不了解。大家都知道,古罗马的凯撒征战沙场,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也是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当然他也是一位出了名的独裁者。就在和凯撒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位比凯撒年长几岁,并且曾经提携过凯撒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就是希塞罗。如果说在当时凯撒志在独裁,那么西塞罗则就是捍卫共和,他的演说非常雄辩。他的论著在后来的两千多年时间,在欧洲文明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备受称赞。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源头之一。所以希塞罗的历史地位大家知道有多么举足轻重了。在当时由于希塞罗和凯萨之间政界不和,凯撒独揽大权之后,就要求希塞罗退出政治舞台。因为这个舞台只属于凯撒一个人,其他任何人都只能在这个舞台扮演沉默和服从的角色。其实在这一点上,凯萨还算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没有去迫害西塞罗。后来,当凯撒在元老院被当场刺死之后,希塞罗又站了出来,继续反对篡权的另一位独裁者安东尼。而安东尼就不像凯撒那样,只要求希塞罗退出政治舞台了,他要他永远闭嘴。最终这位 64 岁的共和主义守护者、人文思想家被安东尼的部下残忍杀害西塞楼的头颅和双手被钉在古罗马广场的演讲台上,示众惨不忍睹。西赛楼的故事最后一段茨威格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天,罗马的民众看到了这幅可耻的场面。从这最后一位捍卫自由的人身上砍下来的惨白的头颅正挂在西塞罗曾做过不朽演说的讲台上,一根粗大的生锈的铁钉穿过她的头颅,这额头曾思考过无数的想法,苍白的双唇紧闭着,从这双唇中用拉丁语说出来的铿锵有力的言辞比所有的言辞都美。发青的眼睑紧闭着盖住了眼睛。
这双眼睛在 60 多年的时间里,守望着共和国无力的双手张开着,这双手从转写过那个时代最华丽的书信。然而他的默默无声被残杀的头颅,此时此刻却是一种对暴力永远无理所做的控诉。他是如此意味深长。是此前这位伟大的演说家从这同一讲台上,为反对残忍、反对权力的淫威、反对无视法律所做的控诉无法比拟的民众胆战心惊地拥挤在讲坛周围,他们心情压抑,深感羞愧,然后又退缩到了一边,没有一个人敢说一句反对的话,这就是独裁统治呀。不过他们的心都在震颤,看到自己的共和国已被钉在十字架上,这幅悲惨的象征画面他们都战战兢兢的垂下了演练。
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一部历史特写拿出来单独介绍呢?是因为我们通过西塞罗的故事能反过来更加了解这位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及他在这本书中想呈现出的人性的光辉。茨威格在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中写过,我惊讶地发现希塞罗原来是和你我一样的人,他是在一个和我们的时代同样残酷的时代,为了我们共同的思想而思绪使我感到心情沉重的,使我们就欧洲的道德氛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那种不讲道德的氛围。茨威格提到的和我们的时代同样残酷是什么意思呢?希塞罗这个故事写于 1940 年,当时的欧洲正笼罩在纳粹德国的恐怖之下,对犹太人的屠杀愈演愈烈。并且纳粹对思想和写作的控制也逐渐加强,慈威格的书也被禁止出版。作为犹太家庭出身的人,他看到这些十分痛心疾首。我们今天节目一直在说这些人类历史上群星闪耀着的光辉。
那么这些光辉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或者像茨威格信里说的,他和希塞罗共同的思想是什么呢?其实,在茨威格和他所赞美的那些悲情人物身上,我们就能找得到主张宽容文明、讴歌人性,以良知对抗暴力赞美坚韧不拔等等,这些就是人类历史上闪耀过的星光。但是回到现实中,面对这种独裁统治的现状,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又能做什么呢?所以他不得不背井立项。
茨威格在希塞罗这篇历史特写的一开头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才华横溢而又不十分勇敢的人,如果遇到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躲避此人,同时从容不迫地静候时来运转,直至前途自动再次为它铺平。这句话茨威格说的是西塞罗面对凯撒,面对安东尼应当要懂得躲避。同时也是在说自己在面对纳粹的独裁统治时,像他这样的人也应当懂得躲避。所以茨威格特说,西塞罗和他一样是为了共同的思想而死去的。两千年前的西塞罗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性论者,在专制独裁面前显得那么软弱无能。这其实也是茨威格对自己的哀叹。可是身在他乡的慈威阁,在那个时候却又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他日夜思念着被蹂躏的祖国和满目疮痍的欧洲,看着纳粹独裁的残暴酷刑,他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虽然相信黎明终将来临,但自己却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终于从悲观走向了绝望。
1942 年,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双双自尽离世,留在桌子上的遗言有这样一句话,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看到黎明。而我一个过于性急的人先走了。最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我们的国学大师、著名的思想家梁素明先生。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在家,他的父亲出门前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问过这个问题之后,他的父亲梁冀就在北京的积水潭投水资尽了。那一天父亲出门前问他的那个问题是,这个世界会好吗? simpler 就到这里。
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或关注 simpleraid 可以投票点播啦扫二维码或者搜索李好帅的黄金屋,就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我里面有我的精选书单,来为你喜欢的书投上一票吧。除了视频和音频之外,还有全部内容的文字版,以及我的其他读书分享和日常吐槽。

人如果直率天真、可以一世不變^_*